民国二十六年七月八日一早,福伯从住宿的旅馆出来,在附近草草地吃了一点东西。
入夏以来,汉口的早晨十分炎热,福伯擦拭了额上的汗水,眼睛扫视着街市上的人流。
十多天前,林修带着采购的中药材一起回了扬州,留下福伯在汉口找杨安,这一找竟然将近半月。天气的炎热,让这漫无方向的寻找变得更加煎熬。福伯取下帽子,扇了扇,似乎察觉到一丝凉快,他看了看这背街小巷,期待从这匆匆的人流中找到那个小子。然而,人流只是人流,期待只是期待。
福伯从河北流浪到江苏,林家成了他最好的归宿。他和已故的妻子没有子嗣,林家老老少少一家子从来没有把他当作下人,他自然将孩子们视如己出,这让他生活充满了幸福与满足。尽管,寻人是一件枯燥的事,他依然沉静着耐心着。半月来,这个年近七旬的老人,用他的脚步丈量了汉口的大街小巷,汗水与辛劳相伴,期待与煎熬交织,他没有一丝怨言,因为他认为这是在找自家的人、找自己的亲人、找自己的孩子!
上午,在街市上行走,福伯已经知道了昨天爆发在北平的事变。他是一个老江湖,当然知道这意味着什么,这将意味北方战火或许会导致中日全面的战争,将会掀起一个巨大的难民潮,武汉是九省通衢,自然将成为难民奔逃的目的地,这里的社会局势将会更加复杂,更加动**。当然,他希望能够在这人潮到来之前找到杨安。
杨安背着“竹枪”刚送过一位客人,满屯拦着一个报童购买了今天的《号外》。《号外》报道了七月七日北平发生事变的消息,以及中共中央《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的通电》。二人看到了通电上最后的号召:“……。我们要求全国人民,用全力援助神圣的抗日自卫战争!我们的口号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