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泛白,已是入秋时节,清晨的天气微凉,露水比夏日更重。
群山脚下的南山大营中,号角呜咽。斗耆国南征大军旗帜招展,车马如流,迤逦开出了营门,往南方进发。
聂伤驻车于高处,观察着周围的地形。
斗耆国的南山大营位置极为重要,它位于南山和西山交汇处,略偏与南方。不但要防御从南边丛山中蹿出的野人,还扼守西边和西南的两条通往外界的通道。
其中西南方的通道更加开阔,最宽处足有六七里,是进入斗耆国最便捷的道路。
正是因为这两条通道的存在,使整个斗耆国的防御重心都向南部倾斜,军队大营也设在这里。
西南通道是一条长约二十里的平坦山谷,东为马蹄山,西为狼尾山。
通道北方凸起一小山,曰马山,山下有浑河流过。在河流和马山之间的狭窄处,有一道壁垒,常年驻守着五十名士兵,控扼整条通道的咽喉位置。
和上次征剿野人走的路线不同,抓捕野人时,军队要进入南山之中,走到的是崎岖山路。而这次出兵宿国,不用再爬山,直接走西南通道。
马山关口距离大营不到十里,队伍在平地上行走,速度很快,不一时便到了关口。出了马山关,前方就不是斗耆国的领土了。
守关的戍卒们早就等在路边,前方队伍络绎通过关门,国主的戎车驶到跟前,众人忙弯腰行礼。
聂伤朝他们打过招呼,观察着石头砌筑的关墙,左右看了看周围的地形,对御手道:“比叔,停车。”
戎车御手是一个候主领的年轻贵族,叫做斗耆比,斗耆家的远支。据说这比叔是国内驾驶技术最为高明的车手,是死去的老侯的御手之子,也算子承父业,继续为新国主驾车。
聂伤这辆国主戎车是指挥车,一般情况下不会参战,所以没有设置车左武士。车上空间很大,铺着厚厚的虎皮、毛毡,还载着美酒和食物,头顶有车盖遮阳,乘坐十分舒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