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谦听罢,只是摇摇头,面色混沌。
“兄长,我在人间客栈住了许久,也听了不少学子的论调,对于时政倒是也听来了不少,但是其中的真知灼见便是少之又少了!”
唐辰逸点了点头,确实。
上次他在人间客栈旁边的羽圣茶楼里大发神威,舌战群儒,不落下风,心里就对这些大明未来的读书种子失望透顶了。
于谦似乎又想到了什么,眼前一亮,笑道:
“是了,我听闻兄长上次在羽圣茶楼里说了一些对时策的分析,倒是在京城里引起了一阵轰动,愚弟听说后深以为憾,为没有聆听到兄长的高论而感到遗憾!”
说着,于谦的一双眸子又暗淡了下去。
如兄长这般博学多闻,学富五车,通贯古今之人方为我辈读书人楷模啊!
后来,于谦似乎明白了当初的唐辰逸为什么不参加科举了,因为那是对他自身的束缚,比起科举扬名,唐辰逸更在意的是自身学问的深浅。
唐辰逸笑了,看着垂着头的于谦有些失笑。
“哈哈哈,廷益啊,那不过是忽悠读书人的话罢了,来,为兄也想听听你对于此次策论作了什么功课!”
说着,唐辰逸拉着于谦坐下,两人讨论关于策论的事情。
于谦见唐辰逸又起了考校他的心思,便端正态度,严肃的说道:
“之前便听说了兄长关于迁都一事的深刻见解,愚弟深以为然,又想当今圣上,多次亲征漠北,远剿交趾,兵事武功具备,然而鞑靼坐大,皇上是不愿看到的,愚弟以为时论不过此二,再无其他。”
唐辰逸不由点点头。
见于谦说到朱棣亲征漠北时微微皱起的眉头,他便联想到了于谦当殿进谏皇帝收敛好战之心,与民更始的样子了。
这般头角峥嵘的于谦碰上同样脾气火爆的朱棣,他得了个三甲第九十二也不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