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北宋之无双国士

第146章 备考!

字体:16+-

欧阳修和王安石对欧阳辩的备考非常重视。

欧阳修开始按时回家给儿子补课,王安石也不让欧阳辩去他那里,自己每次都主动过来讲课,说是不浪费欧阳辩的时间。

欧阳修和王安石轮番讲课,对于苏轼和曾巩等人来说也受益良多,这两位毕竟都是真牛人。

欧阳修的科举之路可谓坎坷,所以经验也足够的丰富。

宋仁宗天圣元年,17岁的他应试未中,天圣四年再试又未取,两次参加科举都意外落榜。

22岁时,欧阳修跟随知汉阳军的胥偃前往京师。

天圣七年春,由胥偃保举,欧阳修就试于开封府国子监。

该年秋天,欧阳修参加了国子监的解试,在国子学的广文馆试、国学解试中均获第一名,成为监元和解元,又在第二年的礼部省试中再获第一,成为省元。

天圣八年,欧阳修参与由仁宗主持的殿试在崇政殿举行,唱十四名,位列二甲进士及第。

据欧阳修同乡时任主考官晏殊后来回忆,他未能夺魁,主要是锋芒过露,众考官欲挫其锐气,促其成才。

也就是说,欧阳修不仅真实能力是状元级别的,而且还比别人多了两次的考试经验。

当然王安石也不差,庆历二年杨寘榜进士的第四名,这个名次比欧阳修要高,其实到了前面几名,差距是很小的,如果碰到一个欣赏王安石的文风的,将其擢为状元也理所当然,差了点运气罢了。

两位王牌讲师同时教导,对于欧阳辩来说是常规操作,但对于三苏和曾氏兄弟来说,那可是叨天之幸了。

不过欧阳辩知道他们并不需要。

天才嘛!

哦,不对,苏洵这老货还是要的。

苏洵其实并不是笨,他实际上也是个聪明绝顶的人。

苏洵由于父亲健在,没有养家之累,故他在青少年时代有点像李白和杜甫的任侠与壮游,走了不少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