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已经深了,正在长安皇宫御书房批阅奏折的宇文邕,伸了个懒腰,他命贴身太监送了一盆温水来,用棉布擦了把脸,稍稍清醒了一些。
他的心情,其实也跟这沉重的夜色一般,压抑得令人无法喘息。这两年,自从高伯逸上位以来,两国之间此消彼长的趋势非常明显。占据关中的北周,已经被北齐压得喘不过气来。
哪怕是站在敌对的立场,宇文邕也不得不承认,齐国大刀阔斧的推广棉花种植,并且自上而下的使用棉被、棉被,确实是有着卓著的前瞻性眼光。
堪称是以点破面,由小势积累大势的典型。
棉布是一次工序产品,乃是由植物纤维到成品。而丝绢乃是二次工序产品,首先要养蚕,要喂蚕,其实是以蚕为媒介,将桑叶变成动物纤维,再到成品。
这二者之间谁的效率更高,简直一目了然!从产量这方面来说,棉花具有压倒性的优势!有时候,不管质量如何,哪怕是惊人的数量,也会产生所谓的“规模效应”。
而且棉布除了量大以外,还有着蚕丝所不具备的优点,尤其是在北方,它几乎是穷人用来御寒的唯一救命稻草!
一个国家,如果它的底层人民连过冬都成问题,那么,它怎么可能有战斗力,怎么可能强大呢?不当政的闲人,自然可以显摆丝绸的奢华。然而,作为周国的皇帝,宇文邕是没办法回避这个问题的,更不能当做什么事都没发生。
宇文邕长叹一声,现在周国也在推广棉花,不过由于种植技术不成熟,棉布的相关工艺也不成熟,所以,到了最后,周国所生产的棉布,不仅质量比齐国差,而且价格比从齐国那边走私过来的贵不少!
这就进一步打压了种植棉花的积极性。
既然能从齐国那边走私到棉布,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辛辛苦苦,花那么多功夫,去生产质量比不上对方的棉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