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元佐别闹

第111章:薛枭一(1)

字体:16+-

赵元佐用现代歌声唱完《蒹葭》抬头去看女骑手,哪里还有踪影?嘘叹一声道:“鬼精嘛!说不见就不见!”

赵元佐哂笑一声心中说道:“看样子蛮夷之地的女子不像中原女子那样大门不出二门不进,这里的女子做骑手也杠杠的!”

赵元佐这么想过,便就想起在晋王府时他爹赵光义给他配的女警卫应九儿来。

应九儿是中原女子,但武功也是不赖,又拜智远高僧和一清道长作了师傅;应九儿是中原女子,可也有戎狄女子的强悍。

想起应九儿,赵元佐又想起翠屏来;翠屏是后世的大学生村官,赵元佐还是赵五时死皮赖脸地追人家;两人双双穿越来到宋朝,赵五成为五皇子,翠屏却是自己的丫鬟。

但赵元佐喜欢翠屏,当然也喜欢应九儿,可他不知道翠屏和应九儿现在什么地方。

赵元佐心中想着翠屏和应九儿,有想到契丹的萧太后萧卓、萧观音;党项女子梁太后这些边疆民族中女佼佼者,心中便就勇气不一样的情愫。

中原王朝的文化太深厚,以至于用来束缚女子的手脚;而边疆民族的女子没有那么多的清规戒律,便就能充分地放开手脚。

赵元佐痛恨那个是人皇上李煜,这小子作诗赋词有两下子: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首《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写得真是太好了,以至于引起广泛的共鸣。

此词能被千秋万代吟唱,很大程度上有赖于结句以富有感染力和向征性的比喻,将愁思写得既形象化,又抽象化:作者并没有明确写出其愁思的真实内涵——怀念昔日纸醉金迷的享乐生活,而仅仅展示了它的外部形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人们就很容易从中取得某种心灵上的呼应,并借用它来抒发自已类似的情感。因为人们的愁思虽然内涵各异,却都可以具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样的外部形态。由于“形象往往大于思想”,李煜此词便能在广泛的范围内产生共鸣而得以千古传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