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公子的意思是大明还会继续衰败下去?”身在京师,接触的人面也比较广,诗盈姑娘对大明的时局也是有一定了解的,也知道大明这几年的情况不容乐观,不过包括诗盈在内的绝大多数人都以为只要皇帝勤政,百官清廉,局面就会逐渐好转,但听陈坚所言,似乎并没有这么简单。
“没错,如果不从核心的生产力方面着手想办法,大明的局势必定会持续恶化,亡国也将是大概率事件。而亡国就意味着整个社会秩序的崩塌,生灵涂炭在所难免,在下作为华夏儿女,炎黄子孙,当然不能视而不见,必须竭力避免这种灾难性的结果发生。以在下看来,目前要扭转局面的最好办法莫过于大力发展生产力,大范围推广土豆、红薯、玉米等高产作物,这些高产作物引进大明已经有不少年头了,但由于种种原因,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推广,导致大明如今缺粮严重,若是这几种作物能够推广成功的话,别说养活大明现在这不到两万万人口,再多两万万人也没有问题。另外还可以大力发展纺织业,采用全新的纺织技术,提高产量的同时还能够降低成本。只要将这两件事做好了,老百姓有吃有穿,整个国家的局面就可以迅速稳定下来。其实这些问题只要稍微有点眼光的人都能看得出来,但没有相应的技术储备作为支撑也是很难搞得成的,比如徐光启徐阁老就曾经上书推广红薯,但最终由于种种原因没能成事,另外也没有人真正搞懂这些新作物的种植技术,即便推广成功也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而在下呢,正好所学的都是这些东西,无论是新作物的种植技术,还是改进传统的纺织技术都是在下所擅长的,想做到这些事自然是轻而易举,不过在下深知即便拥有这样的能力,想在大明现有的体制之下做成这些事也是千难万难,在这个儒家独大的时代,在下的这些奇技**巧必然会受到重重的限制。好在这天下够大,还有另辟蹊径的机会,在大明不行,但大名之外还有广袤的土地以及海量的资源,目前在下在蒙古草原上也算勉强立住了脚,现在已经发展起来了肥皂、毛衣、香皂等产业,下一步就是准备与大明方面建立稳定的贸易关系,并准备从大明引进红薯、玉米、土豆等高产作物在草原上进行大面积种植,如果一切顺利的话,草原上就不会再缺粮食,蒙古人也不用到大明来抢了。这样一方面可以消除大明北方的边患,另一方面,草原上的成功经验也可以复制到大明内部,逐步改变大明内部的生产结构,最终也能达到在下所说的那种效果。”陈坚说了一大堆总算慢慢将话题转移到自己需要的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