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过天来的清晨,叶宰再去新兵训练营陪跑。
通过两天来的默默观察,叶宰心头直呼“捡到了宝”。
说来也是好笑,别看他和白杆兵一起扛过枪,有袍泽之谊,可石砫小团体非常封闭,好像在保护什么军事秘密似的,包括叶宰这个上官在内,无事勿入、非请勿入!
故而要是有人问叶宰“白杆兵咋就介么强捏?”
叶宰的反应恐怕会和大萌其他人一样,光知道白杆兵能打,而关于他们的生活、训练情况一翻两瞪眼。
好在有秦佐民,终于能让他补上缺撼,窥探到白杆兵的另一面。
在这里不得不夸赞下秦良玉的气度,她不可能不知道派出秦佐民意味着什么,可她还是派了!嗯,叶宰认为这其中也有自己大力笼络、辛勤挥舞锄头的原因。
秦佐民的训练计划与叶宰见过的其他大明军队大有不同,他强调体力高于技艺、纪律高于阵型、精神高于血勇。
也许大明其他带兵将领知道后会不以为然,他们强调的恰恰就是阵型,以及接战后不致溃散的勇气。因为大明的军队自英宗土木堡大败后,便由一支攻击的军队逐渐向一支防守的军队转变。
要么守城,要么守墙。敢于主动出击的少之又少。即使有那么一两个猛人,也定然会吓坏友军、吓坏内阁甚至惊动皇帝。
大明军人失去了直面外敌的勇气!
要是在野外遇到坏人怎么办?结阵啊。
大明缺马,只能选择防守。武钢车、厢车便是这种战术指导下的产物。
不过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嘉靖、万历年间大明还是雄起了两把,抗击倭寇、抗日援朝,分别保住了自己的本土和小弟。
然而这却是垂死帝国的回光返照,是明军对外作战最后的余晖。
萨尔浒之后,明军已基本沦为守备部队,除了关宁军敢出城搏一搏。但他们那是没办法,东虏四面围城,出城拼命尤有一丝希望,不出城又无外援就只有等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