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张知秋关于未来的记忆中,他在大明永乐年间的所作所为对现代还是产生了一些影响的,只不过那个时代不同于这明末的崇祯年间,张知秋没有任何的动力去主动地做一些什么来影响历史的走向。
事实上,即便是在如今,张知秋也仍然还是这么地认为:如果自己真有足够能力的话,他更愿意在现代做一些事情来毫无压力地改变未来,而不是冒着未知地风险去改变历史。
当然,之所以会有这样地选择,张知秋承认自己是有私心杂念在其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的:如果历史发生改变的话,他有极大地风险会就此而失去自己的父母,但张知秋并不愿意付出这样地“牺牲”。
总的来说,这是一件令人非常纠结地事情,张知秋最终的决定是日后把这个决定权留给自己的父母:在父母的面前,自己永远都是一个孩子,那就还是做好一个孩子的本分罢了。
不过,对于目前发生在忻州城的这件事情,张知秋却是决定进行参与了:无论是关于未来的记忆、还是自己这一次的穿越,基本上一直都是在循规蹈矩的“不作为”,但对于寻找自己的父母,却是始终也没有见到有效地作用。
既然如此,张知秋决定就此改弦易辙。
当然,如果换一个角度来说,这个决定也同样还是可以视之为是张知秋在有意无意地给自己寻找一个合乎逻辑、以及合乎道德规范地去冒险地理由。
所谓地“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一个人的所作所为,其实都是有迹可循的——如果你能准确地意识并把握住这一点,那么在与对方的竞争中,你就是已然基本立于不败之地了。
虽然已经是做出了决定,但心怀忐忑地张知秋还是决定在真正地介入到这件事情之前,先行对于历史之于未来的关系做一个小小的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