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张头虽然没有什么文化,但好歹也已经活了这偌大的岁数,这点儿的眼力见还是有的。
张知秋在饭前、饭后的这两次“求见”,虽然当事人以及所涉及地事情是一样的,但是却又有着截然的不同之处。
在饭前地第一次求见之时,张知秋是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来“拜师学艺”的——哪怕是成为了医师的入门弟子,只要他是药店学徒,那他的身份就是一个普通人。
但在饭后的这第二次求见便又不同,张知秋言辞间摆明了却是要以读书人的身份来对张丹枫进行拜访的。
而这读书人,可就不是老张头这等普通人可以怠慢的了!
大约是张知秋的那十二个崇祯通宝起的作用,也可能是他那身山寨版秀才长袍的威力太大,兼职花匠老张头在规规矩矩地求见了正在与客人喝饭后茶的张丹枫后,老老实实地一板一眼将张知秋此来的前前后后都说的一清二楚。
不曾多说一句坏话,但也绝对没有添加一个字的好评。
需要指出的是,崇祯通宝在崇祯三年之前正是其制作最为精良的时期,每文净重一钱二分五厘,但之后便因为中央财政地不断恶化而改为北京钱重一钱,南京钱重八分了,而其他许多地方版本的铜钱,甚至还要更为不堪。
让人有些无语的是,在整个崇祯朝的十七年间,各种版本的崇祯通宝竟然有上百种之多,这个时代也因此而号称是中国货币史上的“第一个铸币高峰”!
这些崇祯通宝不同版本的区分,除铜钱本身的重量以及直径的大小、厚度的薄厚之外,最主要的是铜钱背部图案的不同所致。
在留存到现代的崇祯通宝中,甚至还有背部是印制着满文的铜钱,这就真的是让人有些啼笑皆非的感觉了。
之所以会造成这种货币极其混乱的原因,是因为崇祯允许各地自行铸钱的缘故,事实上,不仅仅是官方在铸钱,在民间也是可以堂而皇之地半公开铸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