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建营的进度极快,扳着指头计算,约莫还有两个月时间,即可贯通一条陇西郡到打柴沟的‘大汉驰道’。
因为沿途的羌人、氐人和匈奴人部落,被杨川彻底清扫几遍,基本上变成了无人区,自然便少了诸多麻烦。
最大的麻烦,却终究还是打柴沟的经营和发展。
挖矿、伐木、驯化羌人矿工是头等大事,同时,对这一带将近二十万亩土地的耕作,也是一件大事。
抢来的牛羊牲口马匹,迟早会有吃完的时候,到了那个时节,再考虑几万人的口粮问题,就太过儿戏了。
杨川亲自带人勘探地形地势,在地图上圈出能够快速耕作的十几万亩土地,留下一半作为屯田,由那两千少年兵和基建营的人耕作,剩下的一半,则一股脑儿的分给了羌人矿工,并同时给他们分发了一些基本的牲口、农具和粮食种子。
羌人部落里,老弱妇孺不适合挖矿,但从事一些基本的农田耕作却没有任何问题,这也就是农耕族群与游牧族群的最大差别——
农耕稼穑,可以让所有人都能参与进去,从而组成一个个相对独立的家族、家庭,在没有朝廷压榨和异族入侵的压力下,能够源源不断的产出粮食、菜蔬和鸡鸭鱼鹅肉禽蛋类,以及源源不断的猪狗牛羊牲口。
相对来说,游牧部落的生存条件就很是苛刻,一场大战,一场暴风雪,一次意外伤亡,就有可能让整个部落覆灭,从此消逝在天地之间……
这种差别,让原本同根同源的羌人,渐渐成了匈奴那般的野蛮人。
杨川的到来,自然就是想要彻底改变这一现状。
大漠深处,鞭长莫及,暂时只能作罢。
可是,在打柴沟,在河西之地,却绝对能做到,因为,这些地方的土地实在太过肥沃,眼下的气候条件又是如此适合农耕,若不能将其变成大汉帝国的版图,委实有些可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