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26年,伯努利通过无数次实验,发现了“边界层表面效应”:流体速度加快时,物体与流体接触的界面上的压力会减小,反之压力会增加。为纪念这位科学家的贡献,这一发现被称为“伯努利效应”。伯努利效应适用于包括**和气体在内的一切理想流体,是流体作稳定流动时的基本现象之一。
而当两艘并向行驶的船靠近的距离足够近的时候,在两条距离很近并行的船之间,水的流速会因船型的原因而加快。由于两艘船外侧的压力不变的情况下,相邻的内侧的压力变小,导致两船向一起靠拢最终相撞。
当然我在这里郑重宣告,我上面写这些并不是为了水字数。(纯洁的眼神),只是简单的交代了一下碰撞发生的原因。
在这种能见度相当恶劣的气象环境下,要想保持对于目标的目视监测距离,那就要把船开到几乎要撞上去的距离上,而在这一过程当中,但凡双方当中的任何一方出现了丝毫的偏差,都会产生极为恶劣的后果——当伯努利原理开始产生效果之后,往往船舵已经来不及把两艘船分开了。
发生相撞的两艘船,一艘是俄国海军的“瓦良格”号巡洋舰(并不是历史上那艘日俄战争时期的瓦良格,属于本书当中的架空船),而这艘“瓦良格”号巡洋舰事实上也是俄国人效仿英国著名的阿姆斯特朗型巡洋舰,建造的俄国海军第1代穹甲巡洋舰,作为这个时代最畅销巡洋舰的俄国山寨版本,可以说是继承了这个时代海上帕萨特的全部特色。
不要奇怪俄国人是怎么山寨阿姆斯特朗型巡洋舰的,作为这个时代最畅销的外销巡洋舰型号,想搞到阿姆斯特朗型巡洋舰的相关数据和设计思路,实在是再简单不过的事情,事实上,日本人在甲午战争之前都能够自行建造阿姆斯特朗型巡洋舰(或者说叫来料组装也挺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