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中平四年的八月。
也是郭嘉决定起身前往乐平的时间门。
也便是在这个季节,戏志才才能在信中写——
我们这边山上的薯蓣又成熟了,可惜我今日已经吃饱了,只能明天再来做糕吃。
不过说来,考虑到薯蓣对地力的损耗,加之乐平这两年间门又新增了户口开辟出每户种植的农田,这其实是在原本两年种植计划之外延续出的一年。
乔琰其实也没打算种出第四年去,偏偏在戏志才的笔下就成了现在这么个样子。
她可不知道这位谋士好手又干出了这种刺激人的事情。
毕竟除却他寄往洛阳的书信要当做禁足乐平期间门的政治武器之外,他写给在野友人的书信都是私人的东西,她是不会过问的。
乔琰也不知道他还在持续他的美食美酒钓鱼大业,甚至还真在这时候钓上了条大鱼来。
颍川士人之间门的关系网实在是个很神奇的东西。
他们传递于彼此的消息让他们对主公的评价形成了一种扩散新闻,像是丢进了朋友圈的私人招聘。
当然戏志才的这种日记杂谈让这种招聘显得格外不正经,也格外欠打就是了。
但毋庸置疑的是,他在给颍川好友传递一个信号,乐平甚好,我很满意,有意者速来。
不过郭嘉觉得他不是被钓上的,没有必要听到这点消息就决定好自己往后的去留。
说句不好听的,乐平这么小一地方,纵然有乔琰舍身夺权刺史平复蝗灾的美名,那也只是一县之地而已,放一个戏志才在那里已经算是屈才了,再加他一个算是个怎么回事?
即便他还年岁不大,但对时势的判断和智计的定夺这种事情,到了这个年纪也能看出个大概来的,否则荀彧也不会如此年轻就得到何颙给出的“王佐之才”评价。
当然,他更不是为了那一口吃的一口喝的,才会想要去乐平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