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今日为陛下进讲‘养心莫善于寡欲’。”
杨廷和一开口,很多人就愣了愣。
这些人当然都是想起了皇宫里正在筹备的养心殿。
之前皇帝说要改建一座便殿,设置御书房作为批复奏疏、举办燕朝、召对朝臣的所在,取名养心殿就是从孟子这句话来的。
而刚才王守仁虽然没有多讲心学的见解,但心学中的很多见解源流那就是远追孟子观点而来。
现在,王守仁刚从二程、朱熹这理学祖师爷的观点进讲,杨廷和又从孟子的言论开始进讲,针锋相对之意明显。
自然而然,这也是因为杨廷和能够先知道王守仁怎么讲。
这不公平,但杨廷和显然不在意:都必须到经筵上来辩经了,何必假惺惺?
与此同时,这不就是经筵的意义吗?杨廷和一边跟王守仁辩经,一边还在劝谏皇帝。
“欲,如口鼻耳目四肢之欲,虽人之所不能无,然多而不节,未有不是其本心者,学者当深以为戒。若多而不节,便如孟子所言:为富不仁。盖天理人欲,不容并立。阳虎之言此,恐为仁之害于富也。孟子引之,恐为富之害于人也。君子小人,每相反而已。”
不少人看向杨廷和的目光带上了敬重佩服:殿试策问何以富国,你现在举为富恐不仁的例子?
杨廷和肃容继续:“孟子见梁惠王,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朱子解曰:仁义根于人心之固有,天理之公也。利心生于物我之相形,人欲之私也。循天理,则不求利而自无不利;循人欲,则求利未得而害己随之。所谓毫厘之差,千里之谬。此孟子之书所以造端始之深意,学者所宜精察而明辨也。”
说到底,君子不因求利而害仁义,小人则唯利是图无所忌惮。
“《乐记》有言,欲未可谓之恶。其为善为恶,系于有节与无节尔。人欲也未便是不好,《尚书》有言,人心惟危。谓之危者,危险,欲望未堕之间。天下善恶皆天理,谓之恶者,非本恶,但或过或不及。故先贤讳曰:人之固有天理、人欲,此胜则彼退,彼胜则此退,无中立无进退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