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清晨,初生的太阳为这片大地带来光明。
在告别了那位地主之后,在斯托雷平的带路下又去见另外一位地主。
在俄国,最不缺的就是地主,地主最不缺的就是农奴。
亚历山大二世确实是为了改变俄国现状而进行了改革。
但其最大原因是因为克里木战争战况,让他达成妥协。
可就算如此,里面的改革也很不完善。
对于这份改革,玛利亚只是通过书本上的枯燥文字去了解。
在亚历山大二世之前,农奴制就一直存在,而且还存在着一个特殊的机关,名为村社。
俄国的村社有点类似于东方那边的村子。
村社拥有自己的土地,这些土地都是公家的,每一家农民都可以分到一些土地,这些土地被称之为‘份地’。
然而这些份地并非私有,他们只是租借,必须要给公家交粮租。
也正因如此,农奴制一直制约着俄国农业的发展。
直到亚历山大二世的出现。
可是,他的出现只不过是改变了燃眉之急。
她了解到农奴改革制度上存在着一个极其严重的大问题。
农奴可以通过购买份地,从而变成自己的私有土地,这是属于私人财产,地主无权且不能干涉。
从这一点上,确实是给了农奴一个翻身做主人的希望。
然而,这个希望却异常的虚假。
农奴需要花钱购买,可问题也出在这里。
他们没钱啊。
加上地主对土地价格的增长,以至于农奴根本买不了自己的土地。
所以在某种意义上,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并不成功。
这是玛利亚从书本上了解到的情况。
可是,当她亲眼目睹到圣彼得堡附近村庄的情况后,心里泛着冰冷。
因为就算是农奴制,俄国土地上田地依旧会有人去耕种,不会随意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