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因为我们没有好好操办今年中秋,得罪了天上的神仙,才会一滴雨都不下!”
不知道从何时开始,如此荒唐无稽的言论,竟然在扬州城里传播。
最初,城里大多数人只是把它当成一个笑话。一年中这么多节日,总不能个个都操办好吧,偶尔一次有什么关系。
不过随着南逃的北人越来越多,再天真浪漫的扬州人,也逐渐意识到旱情这个问题。
危险,从来不会因为你视而不见,就会自己消失。
第一批来到扬州的北人,大多都有不错的家底。他们虽不像高门大户那样有朝廷照护,可又比普通的百姓多出许多选择。
他们这些人,大多是先去过更近的山东。见到那边灾民多起来后,又觉得苗头不对,立马启程南下来到扬州、金陵、苏州等地。
旱情对他们来说,更像是一次出门游玩的理由。只要有钱,天下这么大,总有一处遮云蔽日的乘凉地。
扬州城里,韦应宏很是严厉的惩戒过几名散播谣言者,却无法抑制恐慌在暗处发酵。
最先受到影响的自然是米价,提前收到照会的粮商们,没敢在知府大人头上动土。
虽然有心狠捞一票老百姓的钱,可看到街上逐渐多起来的官兵,仔细掂量还是不愿做那有命赚、没命花的冤死鬼。
第一个出来发力的,是城内的三家报铺。以《景安日报》为首,《淮扬报》《江南士报》同时刊登出,苏州府的粮车正往扬州运来的消息。沸沸扬扬的扬州人,这才稍稍安下心来。
大姐陈青的及笄之礼,就在这种恐慌的吵闹中,如期而至。
陈恒这几日都住在家里,书院那边已经要求,像他这样在扬州有家的学子,每日三餐都要回家里吃。
只要别耽误上课,晚上回不回来住都没关系。
陈家人的情绪还算镇定,得益于陈恒之前的谋划和准备,家里的存粮足够他们安心撑到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