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御书房。
朱元璋与太子朱标正相对而坐,研究盐务改制之事。
一老太监双腿碎步,匆忙将一封密信呈在了朱元璋的面前。
朱元璋打开信封一看,转头望向朱标笑道:“你可知当前京都盐价几文?”
“来父皇这里之前,儿臣特意打听过。当时盐铺的粗盐8文一斤,小贩们卖的细盐也是8文一斤。”
朱标说完,望向朱元璋问道:“父皇,这价格不会又有变化吧?”
“牛城的细盐5文一斤,盐商们的粗盐2文一斤,而且买细盐的百姓已呈现出哄抢之势。”朱元璋笑着说道。
“细盐味道咸香只卖5文,确实比2文一斤的粗盐要划算得多。不过,细盐成本大约在100文左右,牛城既然一直亏欠,何不继续降下,把盐铺的盐价压到最低呢?”朱标不解地问道。
“这就是牛城聪明之处。”
朱元璋哈哈一笑,将手中密信递给朱标,接着说道:“以物换盐,用最原始的方法和百姓的‘取巧’心思,保住细盐价值的同时,又打得一众盐商手足无措,接连降价三次,这份才智不可小窥呀!”
“这……这牛城原来真是那种泼皮无赖吗?”朱标看着手中密信,疑惑地自语着。
“精通诗文,琴技绝佳,能钻研盐食,体恤百姓,又精通商道,若不是他年幼就生活在这京都,朕也是不敢相信他能一鸣惊人呐!”
朱元璋感慨地说着,手指微微敲击桌面。
片刻后,他猛然抬头,自一旁拿出兵符递给朱标。
神色严肃地说道:“在这京都,盐商们可是有着不小的能量。你亲自走一趟,调十万精兵协助城防军巡逻,如遇盐商闹事一律严惩。”
“是,父皇!”
朱标领命,刚要起身离开,却听朱元璋接着说道:“驸马府并没有什么自保的能力,你再派些兵马守护驸马府和牛城的制盐府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