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南北京之论
朱雄英说得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而今大明的国土,空前之大,甚至比元朝也不差多少。
东有日本,南尽爪哇,已经到了南半球了。西到中亚,如果说燕王一些附庸,已经到了欧洲。至于西伯利亚,青藏高原这些地步,只需派一个使臣,就尽数是大明之臣属了。
整体上来说,南重北轻。
北方已经没有明显的威胁了。长城内外皆是大明。
即便漠北为燕王所有,但是本质上漠北是大明与燕王的缓冲区。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漠北在燕王手中比在大明手中要好。
无他,那就是人口问题。
漠北的人口承载数量是相当有限的,即便是进行了畜牧业改革之中,有了更多的产出。也是如此。当然草原上人多到草原不能养活之后,他们自然要对外扩张。
大明是缺人。但是草原上的牧民与大明需要的人力是错位的。
大明需要的是农夫,是工人。甚至技术人员。但是漠北草原上有吗?
不可能有的。
即便何夕在大明推广教育也是很难的。何夕能做的,也仅仅是在整个大明建立起十几所大学,很多省份最高学府不过是一个中学。很多县里都没有一个小学。
教育经费才是真真正正的无底洞。
而发展工业所需要的人员,是工人。甚至识字的技术人员。而对外屯垦所需要的人员是农夫。而蒙古人根本不可能直接拿来用。而且蒙古人从骨子里性格也不是习惯这样的生活。
千百年来,蒙古人都是这样的。没钱活不下去了。就去外面抢劫。
他们习惯放牧,同样习惯打仗,而不是习惯当工人与农民。
甚至这些人到了北京,也是问题人员。甚至造成社会结构的问题。
但是在中亚就不一样了。
中亚虽然有很多地方,可以屯垦。但更多地方都是宜耕宜牧。而且燕王这边缺人,汉人不够,但是信奉黄教,或者长生天的蒙古人也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