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是当真的,看来文若心中已经有了人选,不妨说来一听。”
“启禀陛下,以臣所见,陈纪之子陈群,司马防之子司马懿,皆可入我尚书台。”
“再添诸葛亮,有此三人在侧,臣可无忧也。”
刘辩闻言,点了点头,司马懿和陈群不必多说,身为新政开篇的撰写者,拔擢入尚书台是适时的。
而诸葛亮跟着刘辩东征西讨,加之其机巧之才,不仅早已有资格入尚书台,还能成为学宫的典范。
“朕允了,明日便结束他们的休沐,令他们到尚书台报到。”
刘辩点了点头说道。
“多谢陛下。”
荀彧从来不怕有人会分走他的权利,至于尚书台的职位,有可靠之人能为其分忧,他便能有更多的精力去处理其他的事情。
比如各地的情报梳理、民生与贸易的政策安排、大汉境内的屯田区域划分。
这些事情虽然都有各部的同僚在办着,但有了荀彧的帮助,做起来总是更快一些。
“文若,朕与甄家建立皇商一事,护卫的人选怎么样了?”
“还有洛阳锦增价一事,荆州是否有了消息?”
荀彧闻言,立刻回答,“护卫人选已经从陛下的亲卫朱雀军的伤退之兵中选了一百二人交于甄家了,甄家对于人选十分满意。”
“此刻甄家应该已经在收集西域情报,选取贸易之货了。”
“而洛阳锦增价一事,由于主要实行之处在荆南,所以臣已经送了文书暂时中断了荆北的洛阳锦供应。”
“而张羡对于此事也十分上心,主动配合涨价,并与当地豪族一同大批购买了洛阳锦。”
“想必来年蜀锦的市场一定不会如往年一般旺盛了。”
刘辩闻言,满意地点了点头,不禁对荀彧夸赞了一番。
而大汉的尚书台在有了陈群、司马懿、诸葛亮三人的加入后,办事效率也变得更为快速,政令的更迭,琐事的处置都恢复到了新政颁布之前的水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