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皇,现在还不是全大明推行新科举的时机!”
“还望父皇收回成命,至少再多留些时日。”
“明年依旧按照原本的制度,两年后在全面实施新科举。”
朱桢很是着急的说出了自己的诉求。
这倒是让朱元璋和朱标感到非常疑惑。
朱桢从一开始实施教育改革,难道不就会为了这一天吗?
为什么现在却表示反对?
朱元璋不解的问:“这难道不是你想要的结果?”
“为何突然改变了主意?”
朱桢解释:“没错,我的目标的确是为了大明全面教育改革。”
“但绝对不是现在!”
“目前大明的其他地区发展参差不齐,教育水平自然也不一样。”
“这种情况贸然改变原本的制度,只会让情况愈演愈烈。”
“至少要留出两年的时间,让每个地区的教书先生和学子们适应之后才行。”
之前的经验让朱桢深刻的意识到,就连武昌这种容错率比较高的城市都会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那其他容错率低的城市又会变成什么样子?
所以一年的时间根本就不够。
两年,或许还马马虎虎。
听完朱桢说的理由,朱元璋也觉得很有道理。
毕竟他没有亲自参与到武昌的教育改革制度过程中。
所以中间有什么问题,他一概不知。
只有朱桢这个参与者,才知道未来可能会面临的各种问题。
“看来老六你考虑得比较全面。”
“之前确实是咱欠缺考虑,还好你及时过来提醒。”
“既然如此,那就按照你说的做。”
“前两年依旧保持原有的考试,两年之后在改!”
这回,朱元璋是难得的主动承认自己的失误。
也是因为朱桢这回做得确实不错。
仅仅一年的时间,就让全大明都看到了武昌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