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城中心书院门口来了一位穿着布衣草鞋的中年男人,他在门口来回踱步,像是在等什么人。、
书院的门房见此人怪异,便上前询问。
“请问阁下是?”
“我要来这里当教书先生。”中年男人微笑着回答道。
门房上下打量着这个中年男人,觉得他在戏弄自己。
“阁下就不要拿小的开涮了,你这模样来这里当个杂役还可以,当老师算了吧,这可是长安城最好的书院!”
中年男人冷哼一声。
“此处凭什么成了最好的书院,就凭房子修得又高又大吗?”
中年男人如此大言不惭,门房也对他不客气了,便抄起门旁的扫帚,要赶他走。
“杨先生,你到了,有失远迎。”这时身穿便服的李治出现在了书院门口。
那门房连忙下跪行礼:“奴才拜见太子殿下。”
而那中年男人却依旧站立在原地。文房抬头看到他如此的失礼,便拽了拽他的衣角,1让他跟自己跪下。
中年男人一摆手说道:“古训有云,读书人可不拜官。”
李治爽朗地笑道:“杨先生说的不错,是我应该尊重杨先生这样的读书人。”
门房见中年男人来历如此厉害,赶紧向他磕头赔罪。
“小的有眼不识泰山冒犯了杨先生,请您恕罪。”
杨炯连忙扶起了门房。
“我一介书生,也是平民,受不起如此大礼。”
“谢杨先生宽宏大量。”
说完门房就回到自己的岗位继续干活。
“杨先生幼年时就非常聪明博学,文采出众,被奉为当世神童,然而却郁郁不得志。只好归隐乡野,传授知识。”
李治将杨炯的身世娓娓道来,杨炯在一旁听着却心情平静,想必早已看淡了功名利禄。
“做不到官也罢,教书育人也是极为有意义的事情。”
“杨先生的才学,在朝中为官没有任何问题,只是如今书院更需要杨先生的才学,为我大唐培养人才,让黎明百姓也有机会学习圣贤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