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公明中了探花之后,短暂的休息了一个月。便被任命为礼部司郎中,管理官学的创办和科举。
于是,长安城内大大小小的书院建设和管辖都交给了柳公明。
柳公明就官学的管理来请教李治的意见。
“就按照老师所说,这些官学应该当让每一个百姓都可以上学。”
如此密集的书院是柳公明不敢想的。柳公明出生的县里面,都只有一家让贡生上学的书院,而且选拔十分的严格,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到官府开办的学院上学。
“这些书院想上就上,是否太容易了些?不需要经过选拔吗?”
“知识是百姓必须的。选拔只会降低了百姓上学的欲望,提高上学的难度。”
李治打算让这些书院只向百姓收取一些购买书籍和日常维护的钱财。
“那要如何保证上学的都是人才呢?有些人天生就不适合读书。”
李治白了柳公明一眼,觉得他身上读书人的傲气还是过重了。
“不是人才就不能获取知识了吗?读书识字对每个百姓都是受用终身的。”
柳公明沉默良久又继续说到。
“开办学院的财政支出从何而来?”
“我大唐财力雄厚。办书院的钱还是有的,你就大胆放心的干。”
“那书院的教书先生如何聘请?”
“那些考了许多年科举都考不上的老秀才。可以让他们来书院试试。许多人考不上科举,并不是因为他们才华不行,而是没有像你一样的运气。”
柳公明惭愧,李治说得很正确,要是没有李治和张知易的提携,他现在估计也是遗憾落榜。
“太子殿下和张先生竟然想出如此的关怀读书人的举措,真是让柳公明佩服。”
“先生一直建议我说要大力发展教育,只有这样才不会让权贵掌握了话语权和垄断知识。”
柳公明暗自感叹张知易的眼光果然十分长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