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公明上次为修建书院的事情和张知易互通了书信。
他没料到张知易早就预想到柳公明在扬州会遇到困难,信件刚发出去十日便有了回信。
张知易在信中说道。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要想扬州的商户为出钱修建私塾,那必须要提出他们能够获利的条件。”
柳公明大受启发,但是他对经商也是丝毫不了解,他也不知道什么样的事情对商人才是有利的。
不了解那就着手调查,柳公明这个县令平时不在县衙门里呆着,却时常穿梭在闹市当中。
他穿着便服在各大商铺之间来来往往,仔细地观察着这些商铺的运作。
按理来说,商铺最重要的就是客人,可柳公明想要在偏僻的乡镇修书院,这就些地方不能给商户带来任何一个客人。
一连好几天,柳公明一直在观察,一直在思考,可是怎么也想不出一个可以说服商户出钱修建书院的理由。
柳公民回到县衙,失望地坐在椅子上。
老师爷便凑过来询问道。
“大人还在为筹资修建书院一事忧愁吗?”
“正是如此,这件事情真是让我茶饭不思,可是任凭我想破脑袋也想不到一个好的条件让商户自愿出钱。”
老师爷捋了捋胡须说道。
“这天底下还有官府办不成的事情。”
柳公明听懂了,老师爷在暗示他官府可以用暴力的手段强制那些商户出钱。
“不可,百姓休养生息,官府万万不可打扰百姓的生计,此举虽然是十分有效,可丢失民意那便是重大的祸端。”
“大人过几年便会调走,何必如此在乎这江都县的民意?你到别的地方任职又是一个新的开始。”
柳公明望着堂前那副牌匾怔怔出神。
“也许是怕自己良心上过不去吧。”
“那既然大人连官府的能力都不愿意使用,那个修书院的钱怕是很难凑出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