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费站?志哥儿,你又心生什么鬼点子?该不会连走路都想收费吧?”
周大公子极其纳闷的说道。
在他古板的思维里,认为过路收费是一种难以置信的行为。
但在唐小志“先进”的脑子里,却觉无可厚非,理所当然。
贷款修路,收费还贷。
这是天经地义之事啊。
大奉朝的基础设施建设极差,甚至没有基建的概念,尤其是公路的铺设。
城池与城池之间的联系,除了为数不多的几条陆路官道之外,就只能走天然的水系航道通商。
而且所谓的官道,还是极为落后的泥土道,年久失修不说,一遇到下雨天就满地泥泞,无法行车走路。
导致了大奉朝内的人口流动和商品流通,极为滞后,通商的效率很低。
周成龙的一句牢骚话,却无意中点燃了唐小志心中的某团火光。
若是能为大奉设计一套完整齐备的交通网络,日后的生意岂非大有可为?
能设置收费站收费不说,当中延伸出来的“利益”更是多不胜数。
要致富,先修路。
这是三岁小孩都会念的致富经。
可见,运输网络在百姓生活中的重要性。
大力建设水泥路,全面推行至大奉全境,在唐小志看来,已经势在必行。
有了一套完整的交通网络之后,再给道路提速,可大大加快各地之间的人口和商品流通,其中所能产生的经济效益,思之可观。
例如说,北方盛产牛羊和皮袄,平常这些商品要想流通到南境和中原富庶地区,只能走寻常的陆路和间断性的内河漕运。
运输效率低下不说,时间成本更是很重,导致了地区物价水平两极分化。
北方人作为“主食”的牛羊肉,在南境和中原地区竟卖到了天价。
若能建造出一套连接整个大奉主要城池的交通网络,从某种层面上来说,相当于把握了天下民生的命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