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看来,并不是他不知道谈判意味着匈奴人的南下,而是整个过程都是为了匈奴人更好的南下做铺垫的。
第二次全州的战争开始以来,大唐从上到下,可能也只有李泰周围的一小圈人例外,知道他们的作战对象是其实是匈奴人而不是北苑人。
这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草原人并没有所谓的统一服装和旗帜,就算他们有自己的一些旗号和识别方式,大唐这边的人也看不懂。
反正在大唐守军的眼中,所有的草原人,无论他从哪里来,都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骑着马的野蛮人。
对敌人的认识不清导致大唐这边的整体战略方向从根本上就是错误的,与匈奴结盟对付北苑,而北苑人早在十几年前就已经不存在了,所以这一纸盟约连字面上的意义都不存在。
李恪等人千里迢迢跑到匈奴去,又是递送国书又是各种仪式,然后又等着两边的文件往来,用去了几个月的时间,结果现在看起来完全就是一场笑话。
当然,这场笑话指的是对大唐官方而言,对李恪来说,如果不是这次机会,以他的懒惰程度,大概永远不会想着跑去西域一次逛逛草原风光。
而接下来大唐一方的一系列判断,比如通过全州地区的敌人撤退来判断更北方的草原人的进展,以及自以为对匈奴人的策应,全部都是自做多情而已。
“如果经过那么多年的努力,给了草原人足够多的军器,而凉雍二州又如王爷所说,大部分的禁军都掌握在你的手里,那么,在第二次全州开战之前。
直接策动凉州雍州二州自立难道不是最好的选择?这样成本最低,而且也省去了后来战争对凉雍两地的消耗。”李恪奇怪的问。
一般而言,战争是损耗最大的行为,无论对钱还是人来说皆是如此,所以,对执政者和上位者来说,只要有可能,就会尽量避免采用战争的方式来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