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午时。
徐州。
“回禀司空,陶公已经找到了诸葛玄和诸葛亮。”
“立刻带我去见此二人。”
客房里。
一位中年儒生,却是来回踱着步子,面色略带慌张。
与其形成鲜明的,却是案台边的一位十二岁少年。
那少年,静默坐在案台边,提笔落字。
此少年虽身着一袭粗布破衫,却依旧遮不住那俊秀的面相,更显几分灵气。
那双眸子炯炯有神,好似夜空中的启明星般。
他神色自若,仿佛无事发生一般:“叔父何故如此慌张?”
这时,中年儒生快步走到了 少年身边,神色惊慌:“亮儿可知,今日要见你的,是何人?”
少年不慌不忙,右手落着字,同时平淡而言:“可是大汉司空,萧云?”
“正因是他,我才会如此担惊受怕啊。”中年儒生慌张说着:“却不知我诸葛家如何得罪了司空,他竟点名道姓要见你我二人……”
“侄儿以为,是叔父多虑了。”少年却是头也不抬:“司空向来仁爱治民,怎会降无故之罪名?”
儒生焦虑万分 :“那,你倒是说说,他为何要找我们啊?”
听到这,少年依旧怡然自若。
他手中毛笔,于竹简上又落一笔。
“叔父可知,司空决定驰援徐州时,曾与陶公提过的要求?”
“你是说,让出两郡属地?”
“乱世纷争,当为利益为上。以侄儿所见,司空驰援徐州,是因救徐州所能给他带来的利益,远高于他所面临的风险。”
这话,倒是让儒生不解了:“陶谦只是给两郡城池,可长安却要面临危险,司空这桩买卖,怎么看也不划算啊?”
少年继续在竹简写着字,从容而言:“叔父啊,司空可是提过两个要求,让出属地,仅仅只是其一。光是这一条,自然不值得司空冒此等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