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这支吐谷浑的“蛮人”军队就远不如以往作战时那般配合,他们面对吐蕃将领的驱驰,他们拖沓,往后退缩。
在以往的战事中,如果这支吐谷浑的“蛮人”胆敢如此怠战,吐蕃将领立即会拔刀相向,而且会在战后朝他们的亲眷问罪,但是眼下这支吐谷浑的“蛮人”明显的不配合作战,但是吐蕃将领也没有太好的办法,因为吐蕃军队内部混乱,控制力大为减弱,而且吐蕃将领都是明白人,他们看着来势汹汹的唐军,他们虽说有抵抗的意志,但是难免士气不齐,对于这些异族军队的掌控就越发放松了。
这支吐谷浑的“蛮人”军队眼看吐蕃将领对他们的控制也减弱了,他们更加是不配合作战,于是他们更加向后退缩,在他们的退缩之下,吐蕃大军的一翼就出现了一个很大的缺口。
对于身经百战的安西军来说,吐蕃军队出现一个缺口,安西军一眼就能看得明白,不止王海宾看得明白,众安西军的老兵看得明白,所以甚至不需要王海宾下令,众安西军的老兵自发地就朝缺口的方向攻过去。
薛绍依旧跟随在中军,守着中军的旗帜,他方才经历的吐蕃精锐突袭的危险,这就是他选择坚守中军旗帜的代价,这杆中军旗帜是安西军进退的最直观的传令器物,众安西军将士自发地以中军旗帜为核心组织攻防进退。
同时,这杆中军旗帜更是安西军的精神象征,只要中军旗帜高高擎着,安西军的将士就知道军队依然保持着阵型和秩序,如果中军旗帜倒下,众安西军将士就知道阵型和秩序被敌军攻破了。
薛绍身为主帅,职责就是守护中军旗帜,让安西军将士在作战中随时可以看见主帅和旗帜,这是安西军高昂士气的保障。
当然中军旗帜会成为敌军的首要目标,尤其在这以寡敌众的大战之中,敌军势必会集中猛攻中军旗帜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