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夏的国家机器运转起来,很快就完成了试卷,然后分发到全国各地。
这一次的科举,从乡试开始就全都是新题了。加了很多简单的物理、化学知识,都是一些生活常识。
那些只知道闭门读书,四肢不勤五谷不分的人,都没有通过乡试。
来到京城参加会试的学子,都是有生活常识,能够理解最新知识的了。
他们对于赵硕的科举改革,当然是非常满意,纷纷赞扬。
由于考题和考官完全由赵硕亲自指定,秦党也插不上手,就打算再像上次一样,等殿试过后再行拉拢、威逼利诱。
学子们都顺利地参加了会试,没有遇到索贿、刁难的情况。
通过会试的学子,也没有受到阻挠,顺利地来到了金銮殿。
能通过层层筛选来到这里的,自然是怀着一颗上进心的,答题答得都非常认真。
考试时间完毕,学子们和上次一样,在殿下等候,而赵硕立刻开始批阅试卷。
赵硕批着批着,忽然发现了一个奇才。
这人的试卷答得非常不错,而且这个名字赵硕还听过。
宋应星。
赵硕还记得,宋应星的著作名叫《天工开物》,非常有名,中学课本上有记载。
它记载了国内各个手工业的生产知识,只要这一本书不丢,中华的手工技艺就不会断绝。
能够从浩瀚如烟海的知识中总结出这样一本书,足以说明宋应星的才华。
不一会,赵硕又发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
徐光启。
这位也是赵硕上学背书的时候认识的。他的著作叫农政全书,囊括了华夏几千年的农田、养殖知识。
像这样名留青史的人,肯定是一位奇才。
而且他的试卷答得也非常不错。
赵硕接着批阅,又发现了一个人才,但是名字他没听过。
文长庚。
虽然这位的名气不如那两位大,但是从试卷上来看,只是略输一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