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琦争权夺势干不成,带兵打仗也没听闻有什么出彩的战役。
但让刘启感到意外的是,这个家伙的文采居然相当的好。
不过,仔细一想,他文采好好像是应该的是,毕竟出身名门,身边有良师传授。
但是,过分的是,他居然也没有扬出一个才名来!
像蒋干那种靠着诡辩之道投机取巧的人,都落了个独步江淮间的美名,他居然寂寂无名。
刘启想想他这现状都觉得难受。
不管是史书还是现实,刘琦人生最大的亮点好像就两件事。
争继承权没争过刘琮,信任了刘备,结果被刘备卷了所有的兵马钱粮。
刘备倒是给他回馈了一个荆州刺史,可鸡毛的权利都没有。
刘启觉得要是他变成刘琦这个鸟样子,自挂东南枝算求了,活着碍事。
一封文采斐然的捷报顺顺利利的离开了樊口,渡江之后绕道江北送去了江陵,而刘启在简单的歇息之后,就开始了大搞基建。
不管在什么地方,他跟这件事似乎都有割舍不了的渊源。
樊口城需要修缮,江岸上还需要打造渡口,又是一箩筐的事情。
战事和基建是有着无比紧要的直接关系的。
城池不牢固,就容易丢失,没有渡口,水军的船舶就无处停靠。
这不管是哪一件都耽搁不得。
刘启欲弱化长江天堑对自己兵力上的遏制,加强江南江北在战事上的机动能力,这些事不但要做,而且还要做的足够精细。
以江中鄂渚为中继站,东西两个大型渡口,并随时配备战船。
这样一来,江东想要再继续以长江天险为突破口就没有那么容易了。
如果有足够的兵力,刘启甚至可以真正实现江面封锁。
南北四个大型渡口,江东的战船过境,多多少少也得掂量掂量能不能抗住四面夹击。
江北的渡口早就已经经过实战的检验上,鄂渚之上赵庐也已顺利的营建了营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