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整个大陈朝来说,清河县发生的事情,就像是湖中丢入一颗小石子,只能**起一圈涟漪,而赵承被下狱这件事,已经微小到不能再微小,与庞大的帝国相比,几可忽略不计。
正如云州折冲府都尉江经武所说,关于牛德业被杀,折损近千士卒的事情,朝廷终于有了定论。
常小满前脚刚走,圣旨后脚就到了。
圣旨一共有三道,其中一道是写给云州刺史的,先是褒奖了刺史的施政和治理,然而才是责备其“地方未靖”,负有主要领导责任,最后又是勉励。
在这道圣旨的末尾还简单说了对别将牛德业和清河县令的处理措施,对于牛德业是抚恤。
牛德业虽然擅自带府兵前去剿匪,没有向上级报告请示,本来是死罪的,但是因为他真的是去剿匪,又死在了战场上,大臣们给出的处理意见是“尽除其职,审明其罪,尽没其产。”
但是在圣旨上皇帝给出的批复是“既已殉身,其罪可抵,宜抚恤之。”
而对清河县令潘濯的处理意见,让云州刺史也感到十分惊讶,在单独给潘县令的圣旨上,门下省给出的意见是“褫夺衣冠,交有司审理”,而皇帝的批复则是一个“斩”字。
“居然要斩?”云州刺史看着宣谕后匆匆离开的钦差大臣,陷入了沉思。
钦差到达清河县时,县尉常小满正不知如何是好,潘县令的死虽然与他无关,但是朝廷如果追究起来,常小满是难以逃脱罪责的。
县尉本来就应该负责兵事,这些剿匪的事情逼得县官带着衙去做,就是常小满的失职,就算他再怎么解释是潘濯自愿的也没有用。
负责来宣旨的是翰林院的承旨,专门为拟旨,宣旨而设的一个职务,十分清贵。
这位翰林承旨听说不但县令死在了剿匪之中,甚至连典史和主簿都死在了剿匪之中,现在的清河县几乎已经陷入瘫痪,因为衙役全都战死,连狱卒和仵作都死光了,这该是何等惨烈的匪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