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以来,刘丰可是没闲着。
诸子百家的学问广传天下,不过大多都是研读了百家学问的皮买,如四书,五经等等其中的一部分罢了。
这些读书人其实并不会被百家所承认为自己学派的弟子,但他们都自称为某某家,某某。
这些人在天下的读书人中,占据了相当多的数量。
刘丰正是将自己的目光放在了这些人身上。
正儿八经的百家弟子,其实想当看不起他这个亭长出身的提学官。
也只有在这些郁郁不得志的读书人面前,他才能够得到想要的尊重。
也正是刘丰在各地游说这些读书人,国子监收监生的消息,已经传遍了中原。
现在国子监每日都会有不少人来询问国子监收监生之事,不过当他们得知年后才开始进行监生考核的时候,都露出一副遗憾的表情。
不过离去的并没有多少,大部分都留在丹音。
现在已经是十月份了,要不了多久便是年节,住的偏远些的学子,一来一回少说也要两三个月,倒不如安心在这丹音城中住下,待明年春种之时,再来进行考核,期间免去奔波,还能时常和学兄们温习功课,相互印证思想。
夏无拘静静的坐在国子监门前,没有下车,而是将视线停留在了国子监的匾额上。
“父皇就是父皇,一座国子监,就成了拴住诸子百家的绳索,令他们劳劳不得动弹。”他感慨道。
观政多年,他也学会了揣摩父皇的心思。
国子监不过是占地十余亩的学府,但是有了诸子百家在此,能够源源不断的为大夏提供所需的人才。
国子监当中的授课表他也看过了,几乎囊括了所有的诸子百家,便是名家也在国子监当中有着一席之地。
这就意味着,国子监所培养的,不单单是读书的人才,而是要培养出国之栋梁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