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河山

第十章-4

字体:16+-

防线工事大门的钥匙平时都是由当地保甲长保管,但这些人此时都已逃散,部队找不到向导,也没有工事**图,不得进其门而只得在掩体外临时挖掘战壕。

华连诚就地考察这些工事后,也是大失所望,因为即使能够利用这些工事,也未必就能起多大作用。观测所、指挥所、掩蔽部大多未完工,只有一些机枪掩体。在设计中也存在很多问题,机枪掩体高出地面一米多,外八字射击孔**暴露,成为敌人理想的靶子。有的掩体工事门锁锈蚀,进去后里面积水一尺多,根本无法使用。一些永久性的工事本应为连续的水泥地堡群,却只是孤立分散的小堡,彼此间距甚大,根本谈不上互相火力掩护,很容易被敌人各个击破。加之许多工事层层转包,奸商趁机偷工减料,一些被日军飞机炸毁的混凝土工事所露出的不是钢筋,而是已经朽烂的竹子,官兵们一见,无不破口大骂那些发国难财的奸商。

当地政府机关早就撤离,部队粮弹补给也无着落,没呆几天,又接到向镇江转移的命令。

华连诚军校毕业后也参加过苏福线和锡澄线的建设工作,这两条防线的建设都聘请了许多德国顾问作参谋,因他官卑职微,只是临时充当德语翻译和联络工作,但却切身感受到了中国军队内部的种种弊端。就拿防线的炮位选择工作来说,视察了几个地点之后形成了几个方案,但将领们开会确定最终方案时,谁也不肯发表肯定的意见,都只是说些各有优缺点模棱两可的话,因而开了几次会,久拖不定,最后一位德国上尉忍不住站起来发表了他的看法。在等级森严的德国军队中,当着这么多高级军官的面做结论性发言是不可想象的。更奇怪的是,这个德国上尉所推荐的方案,在座的中国高官们居然就接受下来并呈报上级批准!华连诚当时对于这个炮位定得是否合理没法判断,炮兵不是他的本职专业,但眼看如此重要的问题却只听从一个外国上尉三言两语就算定了下来,未免把国家大事当儿戏了。这只能说明中国军队高官的懦弱无能。估计当时众官们的心理是唯恐自己提出肯定性的意见照办之后,一旦将来战事爆发,要塞失守,追究到自己头上将背上“贻误戎机”的罪名,为了明哲保身,还是不明确表态为好,既然洋人表示了意见,遵照执行最好,即便出了问题也与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