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河山

第十一章-2

字体:16+-

绍克尔在德国人中也算是中国通了,他看到,中国虽然遍地是军队,可大都产生于军阀割据、生存于各种势力之间,不过是家族式的私人武装,装备简陋,训练落后,对于民族大义和国家观念缺乏应有意识,其战斗力和忠诚度都不能令人放心。以德国人的眼光,这些军队充其量只能算“治安军”,而非“国防军”。可悲的是中国人多年的军阀混战,消耗了大量国家财富,却没有培养锻造多少真正有实力抵御外侮的军队。德国人认为,中国真正称得上有战斗力的现代化军队,就是由德式装备和体制所组训的中央军军官团。当得知淞沪一战,三十万中央军损失了一半,失去了近一万名基层军官,绍克尔等德国顾问们十分痛心,感觉“实际上现在我们没有多少工作可做了”。当看到老友华连诚在残酷的淞沪大战中幸存了下来,他十分高兴。

华连诚和绍克尔热情握手。绍克尔说:“你可比以前瘦了许多。”华连诚自我解嘲地说:“显得更精干了吧。”两人一起笑了起来。

当华连诚得知德国顾问团将随国民政府撤往武汉,便请绍克尔转交两封书信。

一封匿名信是呈给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蒋委员长的,他在信中写道:

“窃士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前线所见不敢不告。钧座以持久消耗之政策,诚足以致日人于死地。惟人员与武器之消耗,因指挥之失当,组织之不完善,受无谓之消耗实多。许多战役,指挥部署极其混乱,担架队与输送队之组织,多有名而无实,故官兵之负伤者,有终日无担架抬下,收集伤亡者之武器,亦无法运回,至撤离则悉数抛弃。所谓抛兵、弃械之战争,又焉能持久?

“敌人以陆海空机械化部队配合作战,尽其发扬优势。每日上午,先用气球升上空中观测我阵地,后用飞机大炮狂轰滥炸,继用战车、步兵向我方阵地猛攻,如被我方强有力还击,敌方不得逞,即迅速停止攻击,复召唤下一轮火力轰击。敌方之战术刻板,很少变化,我方应因地制宜、因时制宜采取灵活之应对策略;然而我方部队面对绝对优势之敌火力,依然沿用北伐时期战术与敌硬拼,不知变通,损失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