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城小巷

第31章 曾经的骄傲,六渡桥小学!

字体:16+-

我的母校六渡桥小学位于汉口六渡桥,曾经是繁华闹市中的明星,人们心目中公认的名校,曾经名重一时。

六渡桥小学原名汉口第九小学,也叫过武汉市第二十一小学,1955年,武汉市取消小学按序号编名,统一以所在地域或特色称呼为名,遂更名为六渡桥小学。但附近老一点的居民一直叫它“九小”,九小叫起来亲切,有历史感。

提起九小,首先要感谢一个人,那就是曾任汉口市市长、国民党的政要人物——吴国桢。1931年,汉口水灾,灾后元气大伤,百业凋零。1932年,吴国桢上任后,抓灾后重建,有所作为。吴国桢是清华大学的毕业生,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博士,学问高深,重视教育,在市政经费困难条件下,他出面集资,多方筹措,在汉口水厂附近建立了一所女子职业学校(后改为市二女中,今为十七中学),在六渡桥建立了一所完全小学,当时定名为汉口第九小学。最难能可贵的是,吴国桢还懂教育,他强化完善了中小学督学制度,整饬校风,整顿学风,大兴教研之风,使得当年汉口的基础教育有较大起色。

过去,武汉的小学有初小和高小之分。初小指小学一至四年级,高小指小学五至六年级,同时办有初高小的小学叫完全小学。汉口九小从创办开始就是一所完全小学,且文气旺,校风正,社会声誉一直很好。

我是1961年进入六渡桥小学的,正好满七岁。能够跨入学校门槛似乎很简单,当时是学校老师到三皇街来招生,我拿着户口去报名,老师问了几个简单的问题,我回答了几个简单的问题,老师在我的名字下面打了一个勾,就这样我被“勾”进了这个学校。后来听大人们说,那天凡是自己去报名的,也就是说没有大人带着报名的,一律录取。我庆幸没有人带着我报名,我们街上和我同龄的孩子并不是都能上九小的,有的去了清芬路小学、有的去了福建街小学、有的去了满春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