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城小巷

附录二:“百姓眼里的老武汉”系列(一)

字体:16+-

古三皇 苦三皇

原载《长江商报》2008年07月24日D40版

本期受访人:彭翔华 1954年出生于汉口满春路三皇街。1971年底赴宜昌市支援葛洲坝工程建设,此后长居宜昌。着有忆旧文章《大城小巷》系列。

近日,武汉地方志办公室推出“百姓看武汉”系列丛书。50多位武汉的老市民或自发走上街头小巷去发现城市的遗存,或追忆往昔的、行将逝去的百姓风俗和大城小事。本报特推出“百姓眼里的老武汉”系列专题,带大家一起去领略老武汉在这些老市民记忆中的万种风情。

◇街生活

当年建鼓皮房无规无矩

三皇街地处汉口中心位置,是寸土寸金的闹市,又是较为典型的平民居住区。因此,三皇街的民居档次较低,虽然也有带天井的砖石楼房和砖木混建房,但最多的、最具代表性的房子是老鼓皮房。这种老鼓皮房看似简陋,实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形式上它是一种全木结构的楼阁建筑,而全木建筑是中国古典建筑的特色和传统。

鼓皮房无法同那些飞檐斗拱、豪华精致的建筑相比,它的材料来源容易一些,造价低廉一些,做起来快捷一些。即便如此,能弄到这么一块地皮,做这么一栋房子,也会花去它的主人大半辈子的积蓄。

三皇街的鼓皮房,窗子是纯木的,有开启式、镶插式的;门、拴也是木质的,门多为衫木,衫木门平直不易变形,又不重,且经久耐用,一扇门可用几十年甚至上百年。

鼓皮房集中的街巷,多杂乱无章,不整不齐。房子靠房子,两家共一堵鼓皮,这几家出来一点,那几家缩进去一些,多数又不在一条线上。有大门对大门的,有大门对后门的,也有大门对侧门的,正的、弯的、斜的都有,于是就形成了弯弯扭扭的窄巷,最宽处不过两三米,最窄的弄子只能过一个人。这都说明了当年建房无规无矩,无章无法,有极大的随意性。一块荒地、野草丛生,有大大小小的“水凼子”,人们一块一块地占、一点一点地填,就形成了今天的格局。古三皇,老人们也叫它苦三皇。在这里居住大不易,事事为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