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野马,尘埃

《野马,尘埃》

字体:16+-

野马倏忽扫尘埃(代序)

承蒙冯玉雷先生眷顾,得以先睹他的百万字长篇新作《野马,尘埃》。因种种原因,多年来我极少阅读现当代的长篇小说;但是这部长篇主要取材于敦煌藏经洞、吐鲁番等地出土的文献资料与相关历史典籍,作为一部历时7年创作的以丝绸之路文化为题材的重要文学作品,当然会引起我的兴趣。然而,作者精心设计的独具匠心的篇章结构,时空交织的叙事方式,历史大背景下真实人物与与虚拟场景、奇幻心理的描述,乃至纷繁交错的矛盾纠葛,广阔而丰富的社会生活画面,还有当代网络语言的穿插使用,使阅读习惯单一、对现当代小说创作所知甚少,又脱离“时尚”的我读得相当艰巨。因此,当作者嘱我为之撰写书序之时,竟不知该如何下笔。好在我对敦煌的历史文化尚略有所知,对作者多年来从事丝绸之路文化研究的意图也比较清楚,钦羡、惶惑之余,谈些心得,聊充“代序”,请玉雷及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我国的敦煌与西域地区,是世界上几大古老文明集中(或曰唯一)的交汇之地。而文明的交融,往往伴随着人口迁徙、经贸往来、政治争斗、宗教传播、战争较量而进行,成为人类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因此,文明的交流与互鉴也成为推动历史进步的强大动力。可以说,自古以来,我国敦煌与西域地区的文明交汇,无论对中国各民族文化的发展、变革、繁荣,还是对域外各国各民族文化的发展、变革、繁荣,都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文明交汇,正是小说《野马,尘埃》的主题。

“野马,尘埃”之说,当源自我国先秦名著《庄子》中的“逍遥游”篇:“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后世注释家对此有种种解读,其中最能给我们以启发的是“四生杂沓,万物参差”“率性而动,禀之造化”这十六个字,因为道出了人类的社会生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本质联系。当然,小说作者应该还有更深层的用意。据史籍记载,敦煌的渥洼池是出天马之地。尽管这里带有浓烈的民间传说色彩,却映证了西汉王朝西求天马这一个追求文明交流的历史事实。我以为这部小说里的“野马”是带有明显的象征意义和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的(请注意其“青木部·金牛座卷”中对“野马”一词的多种注释)。小说从头至尾散发出“野性”和“神秘色彩”——如果我们能细细品味两千多年前孔子所言“礼失而求诸野”,那么对“野”的内涵,当有一番新的感受。主人公尚修罗出生之时,便能用西域地区流行的多种民族语言,滔滔不绝地讲述如梦如幻的神秘故事(统名《宁布桑瓦》,亦称“野马”),使人们感觉到如同降生了一匹不同寻常的充满了野性的天马。诚如小说中言:“《宁布桑瓦》多处文字如野马狂奔,尘埃飞扬,荒诞不经,类于《山海经》《占梦书》,时见谬悠之说,荒唐之言。当然,其中也不乏峥嵘高论、浩**奇言,且最大程度体现客观真实。”看似天马行空,光怪陆离,却在纷繁的故事情节中开启了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文明交汇的大幕。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