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察御史敢于弹劾正一品的太师,御史敢于弹劾原任左都御史,这看似反常的行为背后,似乎埋藏着暗流涌动。
在明代来说,弹劾是一个非常正常的行为,正常到像是吃饭和喝水一样,成为了一种常态。什么情况下能够弹劾呢,大到这人贪污受贿,小到某御厨做的御膳太咸了,都可以成为弹劾的内容。完全没有问题。
当言官们没事可做,又不想得罪人,还不愿意让人觉得自己是尸位素餐的话,他们就会找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现在没事弹劾一下,所谓弹弹很快乐。
日子就这么开心的过着,俸禄就这么照常的领着,但凡一个人如果能够从考中进士开始算,熬到三品官员,档案里的弹章要是没有几十份,那绝对是不正常的。如果没有人弹劾你,反而说明你混的不好人缘不旺。
官员们你弹劾我,我弹劾你,日子就在这互相弹劾中幸福而快乐的度过。除了像杨继盛弹劾严嵩那样除了你死就是我死的,大家的互相弹劾在某种程度上更像是一种互相捧场。
这一次这个小小的五品御史弹劾刘鸿,并不是像杨继盛那样的死弹,刘鸿并不是太在意。但是这个危险信号也燃起了刘鸿的一丝忧虑。
究竟是谁在背后操纵主使了这件事呢,皇上的留中不发,又究竟意味着什么,刘鸿都想不清楚,十分的头大。
刘鸿并不在乎自己的生死荣辱,他现在年龄也大了,也热闹过了。就算是此刻咯嘣一下就没了,心里也没有什么过不去的。他担心的无非是两件事。辛弃疾曾经说过,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所以这两件事一件事是生前,另一件事就是身后了。
生前之事,最为放心不下的是自己有个女儿,身后之事就是悠悠史笔了。作为一个能在生前混到太师位置的男人,死后无论如何会被载于史书。如果史书上给自己留上一笔东林余孽,那就真的是跳进金沙江也洗刷不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