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体仁一点儿也不傻,他知道崇祯这是在给他机会,如果皇帝不打算给他机会的话,他连解释的机会都没有。
几乎是在一瞬间,温体仁就已经决定了怎么去说。他要把所有的罪过都推到刘怀槐水的身上,虽然这样做有些不厚道。但是,他本身也不是一个厚道的人。更重要的是,是侄子先对自己不厚道的,那就不要怪自己手下无情了。
相对来说,一个参将和一个阁臣,皇帝是分得清孰轻孰重的。温体仁首先向皇帝谢罪。然后告诉崇祯,自己也是受了刘槐水的蒙蔽,所以才会那样去说。导致山海关几位边将几乎身陷不测之地,给国家的国边军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幸亏皇帝明察秋毫查出原委,还了山海关一个清白,这件事自己难辞其咎,但是说来说去自己只认一个失察之罪,并无构陷之罪。
对于崇祯来说,他宁愿相信温体仁是无心之过,毕竟是一朝阁老,辅政三年有余,如果他是在有意构陷边陲之将,那么自己身边岂非是所用非人,大臣能够随意蒙蔽圣聪,皇帝岂不是成为一个糊涂的皇帝吗?
崇祯是一个冷静睿智,聪明绝顶的君主,他对任何事情都有自己明确的判断,无论这个判断是真是假,是对是错,从不优柔寡断。但是在这一次,在这件并不算多么太大的事儿上,崇祯却犯犹豫了。
他当然愿意相信自己的阁臣是清白的,他当然愿意相信,这是因为刘参将对于自己同僚的功劳不服,乃至于恶意构陷。这样的话只需要处理刘槐水也就可以了。但是他想不明白的是,如果刘槐水真的如温体仁这样说,去恶意构陷同僚,又何以去全盘托出呢。这不是在给自己挖坑吗?
现在两人各执一词,如果说是换了其他皇上,可能会让两人当堂对质。但是这样的话,无非也是扫了国家大臣的体面。崇祯想了半晌,然后说:“温爱卿,此事我看也就如此作罢,有道是清水池塘不养鱼,不瞎不聋,难做家翁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