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诞生

第一章 意义

字体:16+-

洛七的博士毕业论文没有通过答辩,这在本专业的历史上并不多见。

上一次本校生物化学的博士论文没有通过还是十年前。当时那位博士候选人连续三年答辩被“枪毙”,最终没有拿到学位并跳楼自杀。这位倒霉的博士生从此保佑了本专业乃至本校的师弟师妹将近十年的时间:哪怕毕业论文写得再烂,也没有学术委员敢于“枪毙”论文。因为“枪毙”的不仅仅是论文,而很可能是一条年轻的性命。

每次答辩前,无论是学士、硕士还是博士的答辩会上,男生女生们总会声泪俱下地诉说他们的压力山大,让导师和答辩委员们压力山大。本院学生的表演功力也被认为已经超过了同校的艺术学院学生。

不过这次答辩委员会似乎忍无可忍,以4∶1的绝对多数决定论文答辩不予通过。他们对论文给出的书面评价是:从论文的主题看,对人与科技关系及其所影响的人类社会结构的探讨,更像是一篇伦理学论文;从论文的实验方法来看,虽然其中使用了大量的实验数据,但更近似于心理学实验的范畴;从其论证方式来看,断言和想象的部分远多于实证分析和逻辑性推演,哲学思辨的意味更浓。总之,这不像或者说根本就不是一篇生物化学博士的论文。

唯一赞同论文通过的答辩委员,是外请自内地清华大学科技哲学专业的张欣桐教授,他给予的评价是,这是近20年来本专业最重要的博士论文,甚至可以开启生化研究的新起点,那些未被理解的部分本来就不能用传统的技术思路来理解。但他的争辩在其他几位更加德高望重的教授那里无济于事。

洛七从答辩教室出来,第一时间就给导师祁威利打了电话。与其说是倾诉委屈,不如说是表达歉意。因为祁教授早就告诫她这样写论文是拿不到学位的,并且给了很多具体的修改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