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颜真卿大传(全3册)

第三十七章 拒谀碑再逆国舅

字体:16+-

李林甫去世之后,一如世人所料,被杨国忠以窃国篡权之罪,削去一应官爵,开棺鞭尸。子孙五十余人褫夺官职,流配岭南,女人全部赶入掖庭,沦为官奴。杨国忠挺胸昂首趾高气扬地坐上了政事堂的第一把相椅,出任中书令,执掌国柄,人称上相、右相、宰辅或邦国。

杨国忠一行书不读,也未为国家立过尺寸之功,仅以国舅身份封爵魏国公,以宰相兼任吏部尚书,并为集贤殿大学士、崇玄馆大学士兼修国史,同时还掌领四十多个国家使职,权大位尊,威震四海,气焰赫赫,炙手可热。天下士子皆曰:“峨眉山猴子入相也,看他如何发号施令。”

杨国忠入主政事堂之后所做的第一件事就震惊朝野,天下大哗。

尚书省吏部是掌管全国官员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的中央人事机构。士人经过科举、制举、门荫、勋功或者重臣举荐诸门路取得入仕资格之后,首先要在吏部备案,等候分配官职,这些人被称为候选官人。除此之外,每年在吏部等候分配官职的,还有许多任期届满之后需要重新安排新职的各种官人、为父母守孝三年期满的官人以及只有虚衔没有实职的官人和因故开缺起复的官人。这批人被称为候补官人,候选和候补二者统称选人。唐制规定,取人原则有四,为身、言、书、判。身要体貌丰伟,言要词语辩证,书为楷法遒美,判需文理通顺。四者皆优,又以德为先,计资量劳而授官。考察顺序为:始集而试,观其书判;已试而铨,察其身言;已铨而注,询其便利;已注而唱,集众告之。然后分甲、乙两类,各给以符,谓之告身,就是任命书。

开元年间,选人每年在吏部集结一次,听候分配。天宝中,李林甫嫌麻烦,让选人三年集结一次,由吏部侍郎和郎中组成专门班子,根据选人的体貌、口才、书法、文章以及以前的职位、资格、政绩和人品等条件,经过反复多次的评定和权衡,定下之后,还要呈交门下省审核同意,由门下省上报天子签一个“可”字,最后再由吏部颁发一张上边盖有“尚书吏部告身之印”的任命状,这才完成了一个官人的任命程序。文官告身由吏部颁发,武官告身由兵部颁发,官人拿到告身就可以走马上任了。因为选拔严格,手续复杂,每选一次,由春到夏要经过三四个月才能结束。关于选人的任命和安排,大唐的典章还规定,凡宰相兼任吏部或兵部尚书者必须采取回避制,以限制宰相的权力,选事全权委托侍郎、郎官以及负责铨选的主事们审理定夺。杨国忠知道自己在朝廷中威望不高,为了笼络一批官人,他刚刚入相一个月,就将国家的典章制度置于脑后,将吏部选事一把抓在自己手中。时,吏部侍郎仍然是韦见素和张倚,丁忧期满的王维被韦见素荐为吏部郎中。天宝十二载正月的一天,杨国忠将左相陈希烈以及理应负责官人选事的韦见素、张倚、王维等人通通集中到尚书都堂,宣布说:“以前选人太烦琐、拖沓,效率低下。从今日起,朝廷要施行改革,凡事都要雷厉风行,快马加鞭。吏部选人,不必管他的人品和德行,也不必查他的政绩和才干,主要根据他的资历,以资排辈,据缺安排。”说罢,就令主事唱名,杨国忠一人拍板,三百选人,一日而定,无人敢出面反对。其中,德才两可、略有政绩者百无二三,大多是给杨国忠送足了金银珠宝的官痞子、官癞子、官恶棍、官流氓、官贪、官邪、官棍棍。这些人莫不欢欣鼓舞拍手称快,大赞国舅英明绝世,齐呼“杨国忠千岁!千岁!千千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