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汉家天下4:山河复苏

第十章 隐忍方得山河固

字体:16+-

话说史上历代君主,于鼎盛之时,最易转为昏聩,拒劝谏,信宠佞,好大喜功。皆因平日里,满耳颂声听得多了,便生出骄矜之意,致使阿谀之徒有机可乘。此类前车之鉴,不知曾有过多少,即是贤明如汉文帝,亦不例外。

就在前元十五年(公元前165年)春上,陇西成纪县(今甘肃省秦安县)有人报称,曾有黄龙见于野,一时哄传,群情耸动。地方官吏虽不曾亲见,却风闻上奏,称祥瑞忽见于郊野,当是大吉之兆。

世间无能小吏,阿谀之术一贯如此,无不是揣摩上意,不吝颂圣。即便未获赏识,亦不至于遭罚,故而各类谀辞,都是不假思索,援笔即来。

此前,凡有关祥瑞奏报,文帝皆交由张苍处置,今日看见,忽就动了心思。想自己勤谨十数年,一心施恩于民,或是上天有所感,方降下这祥瑞来。由此想起,鲁人公孙臣从前曾有奏章,称黄龙将见。于是,便命涓人去寻出来看。

待找出那奏章后,再读公孙臣彼时所奏“汉正当土德之时,必有黄龙现”等语,便觉不同了。当初看时,颇似谀辞;今日再来看,则无疑是先见之明。文帝想自己登位至今,担了十二分的小心,终得天下大治。今观四海之内,吏守常法,民安百业,安稳远胜于高帝时,正合了老子所言“为无为,则无不治”之道。即便身处深宫,亦常能听到外间称颂,想来那“黄龙见”也是有所本,并非郡县小吏阿谀。

文帝由此想道:人事所为,不可以逆天。既有黄龙示祥瑞,若不加理睬,那便是固执了。于是拟了一道征书,征召公孙臣为博士,以备顾问,也好当面与之商议。

再说那位公孙臣,虽与孔子同邑,却并非儒生,而是个江湖术士,行走于乡邑,以测符运为生。年前曾上书请改正朔,希图借此得官,却被张苍驳回,满心沮丧。不料才过了一年,一道征书自朝中发下,转眼竟成了当朝博士。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