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群星

15、栖身

字体:16+-

安森青教授当天晚上就递交了申请。经过一大堆复杂的谈话、审查、脱密手续之后,终于在第二周离开珠海,回到了南京。

60K黑体辐射的原始信息现在已经转译完毕,成了信息量放大了几千倍的基因数据。安教授在工作记录上写道:“虽然完全不符合地球上现有生命的DNA信息结构特征,但相信这些信息应当作为生命的遗传信息来进行表达。”这是正式打印的文本,旁边还有一小行潦草的手书:“我们可能要面对创造地球生命规则的东西了。”

按照安教授最后的意见,这些基因信息应该以完整的独立生命遗传DNA结构进行后续培养处理,仅仅半天,这个计划就从领导牵头的科委会那边获得批准。以这种审批级别而言,简直快得无法理喻。

在安教授离开的同时,基因破译工程正式展开,这个项目的需求也很快清晰化了。科委会牵头网罗国内最优秀的科研工作者,这时候工程连个代号都没有就说不过去了。问起汪海成的时候,他也没什么想法,倒是白泓羽跳出来说:

“群星,我们的征途,我们的宿命,我们的归处。”她说,“‘群星工程’怎么样?就叫这个吧?”

汪海成觉得不错,在群星中发现的戴森云,来自群星深处的信号。

于是,群星工程正式上马。

随着神秘信息破译工程的推进,汪海成从核心领导者的角色渐渐变成了一个旁观者,或者说回到了本来应该在的位置上。在位置的变化过程中,他很佩服那个名叫赵侃的信息工程兵:他老老实实任劳任怨地给大家提供IT支持,绝不吹嘘自己做了多大发现,仿佛那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汪海成意识到,本质上自己跟赵侃差不太多,只是碰巧发现了这些东西。不管是密码学、信息论、生物技术,他都是外行。而在现在这个工程中,理论天文和物理学的相关研究越来越边缘化,越来越像一个工程学课题,而不是理论研究。这东西的来源成了一个天文物理学的背景知识,熔铸成了一把高悬于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