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莫比乌斯时空

后记

字体:16+-

2008年,我开始在网上写科幻言情。2011年,我第一次用“顾适”这个笔名在杂志上发表科幻短篇。其后,多则一年七八篇,少则两年写一篇,勉强混在“科幻作者”圈子里。拼凑至今,才出版自己的第一本书。虽远够不上“大器”,竟也拖出个“晚成”,算是对自己多年的爱好有个交待。

本书收录的十五篇小说写于2012年到2019年之间。最早完成的《基于冗余计算的爱情故事》不算成熟,却难得有一腔热情。这篇小说也让我找到了写短篇的方法,其后不到两年的时间里,我一口气写了《最终档案》《时间的记忆》《倒影》《已删除》《娜娜之死》《强度测试》《A计划》,以及没有收录在本书中的奇幻短篇《得玉》,还有《万星之旅》系列的四个短中篇。2015年的《嵌合体》则是对这一个阶段的总结,此前的所有故事,似乎都是为它准备的:《骆明系列》的角色,《倒影》的结构,《万星之旅》的太空远航……它们沉淀在一起,发酵了足足一年,在几个失败的开篇之后,我终于找到了这个故事的第一句话:我看着她走进来。

她没有名字。直到很久以后,我才意识到“她”的出现改变了我,把我变成另一个人。我开始用“她”的眼睛来审视自己的小说,希望自己能拿出完成度更高的“作品”——一个从科幻点子,到故事、结构和语言,都清晰、简洁、优美的短篇。这种野心,驱使我创作了《莫比乌斯时空》。

我至今都记得这个故事从“白屋”开始,同时向高维度和低维度展开的感觉。五分钟内我已经想好了一切。接下来只是在其中添砖加瓦,勾勒细节,把每一处粗粝的边缘抹平。这种匠人般的工作状态,是非常快乐的。然而在登上这座小山峰之后,我用光了自己的写作技巧,虽然知道远处还有更美的高山,但环顾四周能找到的所有道路,都是向下走的。2017年8月,在赫尔辛基的世界科幻大会上,我向特德·姜描述了这种迷茫的感觉。他原本维持在“客气”状态的眼神里,忽然腾起欣喜和了然的光,他说:“这状态是对的,说明你已经写得比许多人好了。”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