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这本书的时候,我正处于一段心理即将崩溃的时期。
那一段时间里,常听我的编辑提起的,就是“市场”两个字。
我其实能理解,只是有时候理解,和能做到,是两码事。
我时常感觉自己陷入了一个怪圈。
想写一个构思巧妙,情节有趣,开篇就是**、处处都是爽点,能让读者喜欢的好故事。
可这样的故事,一定会面临着“假大空”的致命问题。
当然也会有人说,看故事就是要看天马行空,可我始终觉得,不扎根于现实土壤的东西,写出来会很空洞,也就是让读者没有共鸣感。
当时我的重心放在一本仙侠上,《山月》只是我随手写的,一开始甚至没想着要把它写完,只是写到哪里算哪里。
可随着时间推移,我从二月的寒假,写到五一小长假,近三个月时间,重心却逐渐移到了《山月》上。
故事里的情节越写越多,人物越写越活,仿佛他们就是一群活生生的人,有时他们围成一圈儿,看着我深夜写文,说不定还会阻止一句:不对!我性格不是这样的!
真惊悚。
其实仔细想想,我越写越投入,大概是因为,我在故事里,投射了一部分自己的青春。
比如湘中的原型,是我的高中母校,很多人物,都综合了我、我朋友身上的特质。最重要的是,在文里,我替自己圆了一个梦想。
我的高三生活,是完全空白的。
高中我念的是本地最好的中学,高升学率的同时,也意味着它必定是高竞争、高压力的一所学校。
高中三年,我一直是重点班的学生,其中的压力更不用说了。
前两年半,也可以说直到高三下学期以前,我的成绩一直很好,保持在年级前十。
直到百日誓师后,状况急转直下,我发现自己看不进去书了。
因为会走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