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日后,天子刘洵召集内阁大臣在麒麟殿议事。
大司马、富平侯张安世,以及阁臣耿寿昌、丙吉、萧望之等人齐聚一堂。
“今日的议题只有一个,那就是漕运!”
众人都是微微一愣,没想到天子刘洵突然将目光放到了漕运上,一时间不知道根底,都没有接话。
天子刘洵不理会众人的态度,继续说道:“诸位都是坐镇朝堂多年的老臣,对于漕运的弊端都深有体会。朝廷每年要往漕运投入多少钱粮?沿途百姓要服多少徭役?长此以往,朝廷和天下百姓已经深受其苦,漕运必须要进行改革!”
大司马富平侯张安世擅长军事,所以此时并没有急于发言。
阁臣丙吉和萧望之先后发言,二人都认为漕运事关重大,关乎到大汉帝国的长治久安,甚至是长安城和司隶的生死存亡,绝不可轻动。
丙吉拱手说道:“启奏天家,臣以为漕运虽然耗费巨大,但是朝廷可以制定律法条文来规范各项开支,也可以减少一定的消耗。贸然改革漕运,恐怕会掀起巨大的动**啊!”
萧望之也是说道;“丙阁老所言甚是,启奏天家,臣也认为此事应该从缓,像是漕运这种事关国家安危的大事,必须要循循渐进,否则必定会事倍功半,甚至是功败垂成!”
天子刘洵对于二人的表态并不满意,此时看向了一旁的耿寿昌,问道:“耿阁老怎么看?”
耿寿昌拱手说道:“天家,诸位大人,漕运乃是朝廷的命脉,此前我主政大司农府的时候,便已经开始管理漕运上下,深知其中耗费巨大、牵连甚广!”
“漕运由南及北,由东向西,就如同一条巨大的绳索,将沿途各地郡国的豪族、官吏、商贾全部拴在了一起!只要漕运在,这些人就旱涝保收,朝廷每年调运粮食所付出的巨额钱财只要稍微漏一点出来,这些人就可以赚得盆满钵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