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537年,也就是鲁国“舍中军”的那一年,二十四岁的鲁昭公来到晋国首都新田朝觐晋平公。这也是他即位五年来第二次前往晋国——上一次是公元前540年,晋平公的宠姬少姜去世,鲁昭公不顾自己堂堂诸侯的身份,亲自跑到晋国去吊唁,结果连晋国人都觉得这个马屁拍得太过分,派人在黄河边上将他劝回去了。
这一次鲁昭公在晋国的表现,可以用“知礼”两个字来形容。在各种场合揖让周旋,都做得不亢不卑,合于礼节。连晋平公都不禁对大夫女齐说:“鲁侯真可谓是知礼啊!”
没想到,女齐很不屑地说:“他算什么知礼啊?”
晋平公很奇怪:“你为什么这样说呢?我看他从郊劳到赠礼,没有一个环节违背了礼仪,这都不算知礼的话,怎么才算知礼呢?”
女齐说:“您搞错了,他那是知‘仪’,不是知‘礼’。对于诸侯来说,所谓礼就是守护他的国家,行使他的政令,不要失去民众的拥戴。可现在的鲁国,政令出自于大夫之家,鲁侯想用的人,不经过‘三桓’的同意就不能任命;公室四分五裂,老百姓都不再依赖公室而是依赖卿大夫,民心尽失;对外周旋于大国之间,阳奉阴违,一有机会就欺负周边的小国,利用小国的灾难去获取利益。国家变成这样,鲁侯却还不知道灾难即将来临,还没想到就连现在的地位都岌岌可危,朝不保夕。礼的本质他没有抓住,反倒琐琐屑屑地急于学习外在的仪,就算表现得再好,也不过是绣花枕头,虚有其表。您说他知礼,这不是错得太离谱了吗?”
晋平公无言以对。
我只能说,女齐这个人即使放到今天,也是很有脑子的。一个对内政令不通、民心涣散的国家,不应该拼命对外表现出泱泱大国的风范。
女齐说鲁国阳奉阴违,欺凌弱小,是有根据的。且不说虢之盟的时候,鲁国一边参加会盟,一边竟派兵入侵莒国,侵占了郓城;就在鲁昭公此次访晋尚未回国的时候,鲁国又发生了一件公然践踏“国际”法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