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天下大同的思想是国人追求了几千年的目标,陈牧虽然不能算是地道的读书人,但这样的思想他也有。
正如李丽质之前说过的那样,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所以对于做善事儿行善举,陈牧还是比较感兴趣的。
毕竟,现如今的他已经不是前世那个无能社畜,也不是前身那个普通乡野小子了,他有这个实力!
而且陈牧在收了马周这个徒弟之后,也让他有了建书院,传圣人之言的想法。
只不过因为之前琐事实在是太多,以至于空有想法,却始终无法实施。
现今经长乐公主的提醒,陈牧觉得是一个机会。
说到这建学院的事情,在贞观年间,倒是鲜有人闻。
在此之前虽然有出现过一些精舍,精庐这样类似书院功能的存在。
但是这些毕竟只是一些厌世的文人在林间、乡间构建的简易场所,然也具有教授学子知识,但由于各种因素的拘束,导致这样的场所并不能够广泛的普及到天下各地。
以至于能供给寒门学子学习的途径,除了自己苦读外,便再无他法。
这也是为什么寒门子弟登科之事,难于登天的缘故。
他们没有世家子弟那般良好的学习环境,没有充足的教学资源。
因此寒门子弟即便身负异禀,但苦于无处求学,出头之人方才少之有少。
陈牧看重的自然也是这点,若是江山备有人才出,自要给他们提供一个公平的环境才是。
所以陈牧的想法就是,一定要让天下寒门子弟都能有学习的途经。
但这也不是谁想做就能做成的事,自古天下人有多才之士不少,也曾有人想过这么做,只不过受限于能力以及财力,最终坚持下去的却不懂。
直到几百年后的大宋朝,经济高度发达之后,各地才有了建书院育人的范例,比如说湘地的岳麓书院等,也就是从哪个时期开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