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夏时,高官子弟多充任“衙内都指挥使”、“衙内都虞侯”等亲卫官。出于习惯,便将官宦子弟唤作“衙内”,但由于科举的推行,取士不问世家,进士出身者中大多是平民百姓,衙内也不再是什么光彩的称呼,相反,多有轻蔑嘲讽之意。
高见元明明想说的是曹殊隽不过是一个小小的侍郎之子,本意并不是想说小小侍郎,侍郎是五品大员,在京官之中虽不是显赫之位,却也大权在握,在各自的职权范围之内,拥有至关重要的承上启下的作用。不想竟被曹殊隽曲解为他看不起六部十几个侍郎,如此罪名,他也担当不起,忙摆手说道:“我哪里说小小的侍郎了?我是说你是小小的侍郎之子。”
若论胡搅蛮缠,曹殊隽自称第二,没人敢称第一,他讥笑一声,轻蔑的目光如同看一条已经上钩的鱼:“高太尉,小小的侍郎之子和小小的侍郎,又有什么区别?你明明就是看不起吏部侍郎熊始望、兵部侍郎于晏、户部侍郎郑远东,回头我可要好好和熊侍郎、于侍郎和郑侍郎说道说道,让他们知道在高太尉的眼中,他们只能当上了尚书才有资格和高太尉平起平坐。不对,应该是让满朝的文官都知道高太尉眼光高人一等,侍郎和五品以下的文官,都是不值一提的小官。”
“你!你胡说八道,你血口喷人!”高建元气得暴跳如雷,虽说几位侍郎对他有了误解和成见,未必会影响到他的前程,但毕竟名声不好,再者他身为武官,本来就比文官低了一等,真如曹殊隽所说他的话引起了文官的公愤,他可就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
大夏重文轻武,武官对文官多有抱怨,文官对武官多有轻视,人所共知。他再是自恃有三王爷撑腰,也不敢当挑战满朝文官权威的出头鸟。
“高太尉,不用和他废话,直接拿下便是。”燕豪见高建元气得脸红脖子粗,却又说不出一个所以然来,知道再和曹殊隽争辩下去只能更加出丑,能动手的时候绝不动口是他的做法,他右手一动,拔出了柳叶刀,双腿一夹马腹,近身上前,就要拿下曹殊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