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在三国教书那些年

第二百三十六章 后备兵员

字体:16+-

所以当初让关羽问策于卒,一问三不知。

后来还不是李孟羲主动下场去引导,后来再由关羽慢慢有意的去问普通士卒关于战阵的见解,士兵们一开始也怯于到关羽跟前讲述,但是也有胆大一些的人,主动去说对军阵的看法。

再加上士卒能提出建言,只要建议有用,就能有赏,多几斤粮食,甚至是酒肉。

在此激赏之策下,关羽部慢慢的,士卒参与训练的风气蔚然成风。

众人之智,必胜于一人之智。

因为士卒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了出来,关羽再练兵,轻松多了,简直事半功倍。

李孟羲要让士卒们有啥想法和意见大胆提,一开始,士卒们肯定还是应者寥寥,这时,就可以按当时和关羽一起练兵时用的方法,一开始,先激赏,等意识培养起来了,就不用激赏了。

不同关羽问策于卒,让士兵们动脑筋去想改进战阵的建议,需要动脑,费力耗神,若是无有激赏,士卒们怎么可能白费力气,白白建设军队?得了吧。

封建时代的军队,哪里能有这样的觉悟。

而李孟羲准备实行的,培养士卒向上反馈意见的习惯,最初可以激赏,然后不必了。

因为提事关士兵自己的切身利益,不用鼓励,士兵们就会踊跃的提出意见。

关于伤残抚恤相关事宜,终于是谈完的,李孟羲盘腿坐着许久,站起来腿都麻了。

众人在道旁找了个地儿停下来商谈,也不知谈了有多久,反正时间不短,李孟羲脖子都有些酸了。

等谈完,长长的行军队伍,已经彻底看不见队尾了。

也就是说,李孟羲关羽还有刘备,军医田卜,还有一同跟来的李孟羲麾下的两个传令兵,王林王礼伯侄俩,这一伙人,此时落在大军行军队伍很后边。

这会儿,义军出于群龙无首的状态,真有敌军大队人马杀来,就战兵营那几个百夫长,能抵挡一阵已经不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