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更时分,公叔陵园一片漆黑,唯有卫鞅的石屋亮着灯光。
卫鞅正在仔细琢磨申不害在韩国颁布的十道新法。韩国变法,是目下战国的一声惊雷。这是“洞香春”布衣小弟昨天送来的,他已经看了十多遍,反复思虑,感慨良多。卫鞅感到了鼓舞,也感到了紧迫。变法图强之大势,已经时不我待,自己却还羁留在风华腐败的魏国不能脱身,实在心急如焚。
前几日,喜好弈道的“洞香春”布衣小弟,为他谋划了一个脱身方略:由白氏商家出面,聘他为商社总事;若庞涓不在意,立即离魏;若庞涓阻拦,设法买通魏国上层,瓦解庞涓。这个办法虽好,但代价是卫鞅名誉扫地。一个名士,在未建功业时弃官从商,又中途离开守陵大礼所在,必然被视为见利忘义的小人。果然如此,卫鞅就再也没有了任何退路,如果入秦失败,一生为政的壮志将就此化为云烟,再也没有哪个国家愿意收留他了。
一想到此,卫鞅踌躇难断。
整整想了两天,卫鞅还是同意了。他喜欢挑战,甚至喜欢背水一战,义无返顾地走下去,无须回头张望。若潮流命运注定要他失败,纵然是誉满天下,也依然会失败。孔子的失败,就是最好的诠释。若潮流命运需要他成功,虽万千诋毁,也不会掩盖他的光彩。他去秦国为何?为了变法。变法是天下大势,暂时被世人诋毁何妨?或许,这是一场人生博弈,押下的是名士声誉,期望的是皇皇功业。如果得不到后者,前者也将被全部淹没;如果后者践行成功,则些许攻讦何足道哉!如此人生博弈,一生能遇几次?
想透了,事情就顺了。此时,他已经心无旁骛,一心只在静静捕捉庞涓可能的图谋与动作。突然,卫鞅一阵警觉,听到了隐隐逼近的急促脚步声。他听力极好,仔细辨别,不禁迅速站起,拉开木门疾步而出。刚走到门前大松树下,就见两个人影倏忽飘来。